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
“为了迟到的祭奠”筹款活动现场。(图片来自欧洲时报)
当地时间3月11日,一场由英国多家华侨华人社团、机构合办的“一战”华人纪念碑筹款活动——“为了迟到的祭奠“,在伦敦瑞丰公馆举行。活动共吸引了逾百名旅英华侨华人参加,共拍卖出50余幅画作。
英国华人社会论坛主席刘中庆(Steve Lau)在活动上向大家介绍,他们即将完成25万英镑的预定筹款资金,并希望在9月6日进行竖立仪式。对于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他表示,将以四朵虞美人花的图案代表中国、英国、法国和比利时这四个国家。
这也意味着,2018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之际,在一战期间被派往英国的9.6万名华人劳工将拥有第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碑。
参加活动的观众欣赏即将被拍卖的书画作品。(图片来自欧洲时报)
最艰苦、最危险的战地后勤工作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
1917年4月,1000名华工远渡重洋,抵达法国勒阿弗尔港(Le Havre)。这是第一批抵达欧洲的一战华工。随后,另外数万名中国劳工陆续抵欧。按照最初约定,他们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却并非全部如此。从离开中国那一刻起,华工们就面对着生死未卜的命运。
图为1917年,华工在法国下船。(图片由W·J·Hawkings收藏)
图为正在卸货的华工。(资料图)
法国招募的华工多被安排到军工企业,由法国军事当局负责。通过分包系统,不管是在国有兵工厂中还是在冶金、化工、建筑行业的私营企业中,都有华工的身影。
1917年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以后,法招华工开始被派往前线挖掘尸体,许多工人精神遭受刺激,被关进了专门的疯人院。有的华工还向前线运送弹药,在当年法国皮卡第的一场战斗中,英军士兵全部负伤,修缮战壕的华工们就拿着手中的工具冲入阵地与德军搏斗,援军赶到时,大部分华工已经战死。
而由英国招募的华工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
战争中备受歧视,战后结局凄凉
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却刻意把这件事遗忘。
100年来,英国没有一场正式纪念华工的活动;约6万座各式纪念碑中,更没有一座为华工而建。直到2017年11月11日,首场纪念活动才姗姗来迟。当天,30多名华人在伦敦唐宁街前的阵亡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环,为当年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华人劳工正名。
英国电视4台也于当月推出了一部关于华人劳工的纪录片《被忘却的英国华人劳工》(Britain’s Forgotten Army)。
2017年11月12日19:00,英国电视4台开始播放纪录片《被忘却的英国华人劳工》(Britain’s Forgotten Army)。(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这段历史,最心酸之处莫过于,英国华工除了被迫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外,还在生活中、军营里备受歧视。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被要求每天不间断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但薪资却极其微薄,仅仅是每天1法郎,以及家人每月收到10银元。
在军营里,曾经有华工因为进了所谓“英国人的专用厕所”,被工头罚站。他们还被禁止与欧洲军人或平民往来。在有些地方,一旦有华人稍微开始反抗,英国部队便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开枪击毙,血腥镇压。
军营中华工。(资料图)
英国军方与华工。(资料图)
一战结束后,赴欧的14万华工,约2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有的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有冷冰冰的工号。
剩余的华工大多数回国,但仍有3000人留下在欧洲扎根。在法国的华工享有较大的自由,可以自由地与本地人一样去各种场所,甚至有一些人娶了法国当地女子为妻。英国华工的待遇则远远不如法国,几乎无人融入当地社会。
幸运的是,经过多年来,华人群体的不断努力,这一情况正在改善,这一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已经开始在逐渐掀开。
法国华社正筹建华工纪念馆
“筹款过程并不容易,但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当天活动中,英国首位华人市长陈德樑这样说道。
实际上,不仅在英国,法国的华人社会也在积极筹建纪念馆,以铭记华工们不朽贡献。据欧洲时报报道,2018年3月6日,也就是一周前,法国外籍兵团退伍华人协会、旅法华侨华人社团代表于巴黎举行座谈会,共同商讨筹建“一战”华工纪念馆事宜。
图为2018年3月6日座谈会现场。(图片来自欧洲时报)
经过与各社团商议,华工纪念馆地址预设在法国北部努瓦耶勒市,费用预估为50万欧元。
法国华侨华人会执行主席金麟泽表示,每年清明,为了让后代铭记这段历史,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这段历史,旅法侨界都组织华人前去扫墓。现在,他们筹建华工纪念馆,就是要铭记战争的残酷和所带来的创伤,让后辈更加珍惜、维护和平。
比利时已建立欧洲首座一战华工雕像
2017年11月,同为一战协约国的比利时,在波珀灵厄市建成一座巨型铸铜纪念雕像。据媒体报道,该雕像由华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三个形象共同组成,高度均为1.8米,加上底座高约3米。
2017年11月15日,在比利时波珀灵厄市,华工纪念雕像揭幕。(图片来自中青在线)
雕塑的底座上写着一段文字,介绍了华工在比利时做出的贡献:
“1917年,一战惨烈,人力急缺。14万华工抵欧,解协约国后勤之燃眉。是年11月15日夜,德军轰炸波普林格市(即波珀灵厄)布思本村华工营地,13名华工牺牲。值此惨案百年之际,特建此雕塑,以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之数千华工。”
史料记载,一战时期,约1.2万名华工被部署在比利时和法国交界的伊普尔、波珀灵厄地区。
战争结束后,英军曾在比利时举行战胜国运动会,华工也受邀参加,但在会场,其他各国家的旗帜都有,唯独没有中国的旗帜。
“非常遗憾的是,在一战结束后华工们作出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参加当天揭幕仪式的英国驻比利时大使艾莉森·罗丝罗丝说,“感谢中国驻比大使馆,让华工们在100年后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