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博物馆还包括西斯廷礼拜小堂(Cappella Sistina),堂内最为闻名的艺术品是穹顶之上的《创世纪》和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它们被公认是艺术史上的巅峰,均出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之一的画家米开朗基罗之手。今天,梵蒂冈博物馆里共有18个画室,收藏有460幅左右世界顶级艺术品,其中不乏乔托(Giotto),达芬奇(da Vinci),拉斐尔(Raffaello)和卡拉瓦乔(Caravaggio)等名家的作品。
张焰先生与《臂弯》,Teresa tseng摄
在与记者做独家访谈期间,张焰先生谦虚地说:能让自己的画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是他一辈子梦想不到的,梵蒂冈博物馆一直是所有艺术家们的圣地,他自己来意大利不下十次了,但每次来,必到博物馆仔细地观研过去大师们的作品,对他来说,博物馆本身就是历史,就是文化。在艺术史上,梵蒂冈博物馆建馆几百年以来(博物馆建在公元1500年左右,大约在中国明朝中叶)在全世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虽然自己的作品有幸与大师们同馆陈列,但是面对这些过去伟大的艺术家,还无法置信自己可以与他们并驾齐驱。
张焰先生签名,Teresa tseng摄
12岁就开始作画的张焰先生,对中国的山水工笔画有十分精深的研究。清初画家石涛、元代画家黄望公等名家们都是他研究临摹的对象,他说,中国画的画技是一种柔性含蓄的技巧。17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西洋油画,对他来说西洋古典画是一种张扬性、雕刻性的表达方式, 除了钻研作画技巧,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生活中的人物、器物都感兴趣,这些哲理、文化、技术的功底都奠定了他创作的思维。可以说他作画的技巧,就是巧妙地把中西方的画法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西藏圣山,张焰先生提供
1992年,热爱艺术的张焰先生去了西藏,在那儿待了五年。这五年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这片雪域高原,感受这片“世界最后净土”,并亲身领略了藏传佛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他做了前所未有的忘我修行,并深入体验了藏族传统文化。期间,他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酷考验,最终把大自然、人类与宗教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不同凡响、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张先生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让观众在有限的画幅上,发挥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张焰先生作品《臂弯》,张焰先生提供
当记者提到《臂弯》和《铁棒喇嘛》时,他娓娓道来:《臂弯》表达的是母亲博大的力量和爱,可以完全信任和依靠的手臂,除了这手臂,张先生还绘出在晨曦中的一位紧贴着母亲臂弯的藏家女儿,画中的女孩有着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庞,她的神情自然地流淌出世界屋脊民族——藏族儿女特有的质朴:在纯净,安详中蕴含着力量和憧憬。这幅作品所呈现出的东西,与今天这复杂、充满戾气和失望的世界正好成对比。张先生表示:孩童是未来的主人翁,是光明纯净的代表,也是未来的希望,我们的世界应该从这希望开始。灵感创作来自于看见在高原恶劣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因为有了母爱的依靠而有了幸福。爱,就是希望;依靠,就是动力。晨曦的背景衬托下那腼腆的微笑,散发出的是一种自然的光耀,人与自然的神奇就在此迸出了火花。这幅画是张先生2013年的作品,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创作这幅蕴含人文精神与哲理的作品,这幅画也是他艺术生涯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总结。在画风技巧上,画中妈妈的手臂运用的是中国工笔画技巧,而女儿的神情却用了西方油画技巧来表达,使作品的主旨在画技的中西合璧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促成了一次中西方文化的美丽邂逅。
张焰先生作品《铁棒喇嘛》, 张焰先生提供
张先生的这幅 《铁棒喇嘛》所绘的是藏传佛教中的纠察僧官,因出巡时总带着铁杖,故称之为 “铁棒喇嘛”。 这幅画是张先生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据他说,这幅油画打底的颜料是自己第一次使用西藏海拔4000米的当地矿物质特别调配出来的。 “时势造英雄”,张先生说1992年的中国还处于物资匮乏的年代,当时西藏的条件,远不如内地,但是他仍然很怀念那段岁月,让他有机会研究出这特有的打底颜料。
这幅画中的喇嘛头上有着如皑皑白雪般的鹤发,脸上那炯然的眼睛正极目远眺,整个人都散发着神圣与永恒的宗教色彩。张先生在喇嘛脸上刻划出条条的纹路,代表着岁月的痕迹,而那带有威严、厚重、坚定的神情,加上略略微张的唇,呈现出一种无畏时间的坚毅,散发出那种生活在世界屋脊,对生命持有的特殊执着,更象征他那坚持履行着至高无上神职的责任。
张焰先生,Teresa tseng摄
创作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是对内在的寻求。张先生向记者透露,时年29岁的他身在异乡,把自己对大自然和宗教的心与思都倾心投入在这小小的画布上,成为了他生命的转折点。
张先生还与记者分享了一段赠画小插曲:最初本来只打算赠送《臂弯》这一幅画给教宗的,但是当博物馆专家来北京鉴定《臂弯》这幅画时,却被《铁棒喇嘛》的美给震憾住了。就在那一刻,张先生的两幅画都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了。生命中出人意料的惊喜往往是最美的。
访谈中,每当张先生谈到西藏,他那溢于言表的情绪,让记者恨不得此刻就站在那世界屋脊之上与他共同分享。西藏已在他心中生根了。他说那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它会净化你的心,让你了无杂念,那雄壮的高山,奇特的地貌景观和自然风景,少数名族的风情,更少不了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宗教,让你真的能够完完全全地感受到与天地同行,与大道相伴。
从梵蒂冈俯瞰罗马,Teresa tseng摄
当谈到意大利,谈到罗马,张先生表示: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每每当飞机降落在罗马时,“朝圣”两字就油然而生,那古代文明的艺术气息,文艺复兴时期的氛围,脚下踩的每块砖石都有着历史的厚重,他说,这城市的气息,连坐下来喝咖啡的感觉都与其它国家不同,所有空气中流动传来的都是艺术,是文化以及它们的传承。
张焰先生亲手送给教宗的炭笔画《雪圣》,张焰先生提供
他更进一步对记者表示,在西藏,他与大自然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没想到,来到梵蒂冈,他再一次与大自然和宗教结缘,他自问: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安排吗?
最后,张先生表示:人类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似乎是在自毁自己,因为人们都缺乏了感恩的心,他希望人类能像《臂弯》中的藏族女儿一样,回归纯真,找到净土,透过藏族女儿的眼神笑容传达希望,传达动力。而他另一幅《铁棒喇嘛》也传达了同样的讯息,就像教宗方济各的“慈悲”理念一样:爱是宇宙的灵魂,世界的精神(Anima mundi),透过艺术与灵魂的交会,中西方的结合,天人合一,来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文 曾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