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过“南侨机工” 就不算了解滇缅公路

意大利时间:2018-05-22 06:17 作者:admin 阅读:
来源:华舆微信公众号 中国侨网资料图:2017年7月,云南省畹町镇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一名南侨机工的后代在肖像墙上寻找自己的父亲。(图片来自中新社 杨静雯/摄) 资料图:2017年7月,云南省畹町镇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一名南侨机工的后代在肖像墙上寻找自己的父亲。(图片来自中新社 杨静雯/摄)

原标题 没听过“南侨机工”,就不算了解滇缅公路丨侨乡风物志

云南师范大学的夏玉清博士还记得,6年前,他受新加坡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邀请,在海外做的那场学术讲座。

那天大约有300多名南洋华人来到报告厅。“讲了几个小时,没有一人起身走动,好像唯恐错过任何有关父辈的消息……听到动情之处,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身旁素不相识的人轻抚着他的背,柔声安慰。”夏玉清回忆道,那情景让他记忆犹新。

6年后,当地时间2018年5月3日晚,海外最后一位南侨机工李亚留在马来西亚家中与世长辞。

修建之难:横跨6座大山、5条大江

说到“南侨机工”,绕不开滇缅公路。它建于1937年12月,从中国昆明至缅甸腊戌,全长1146公里。其中,中国境内路段947.8公里,由中方修筑。

滇缅公路示意图。(图片来自新华网) 滇缅公路示意图。(图片来自新华网)

修建之初,男壮劳力只有少量,更多的是妇女、老人,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由于修的是弹石路,要先挖出毛路,再铺上沙石碾压。石头都是就近取用,附近河里能搬动的石头基本被搬光。此外,路基要用人拉着3-5吨重的石碾子滚压,遇到下坡时,石碾子产生巨大冲力,很多躲避不及的劳工、孩子会被这“巨大石兽”碾压而死。

在施工高峰期,工人多达5万人,最高时达20万。他们白天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到了晚上,男人们常常就在公路边自己挖的土坑中过夜。

时任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的谈伯英感慨:“在绵延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山间小道上,一条长长的、搬运石头的人流,好像是蚂蚁在搬运他们的食物,运动路线像是一条无限长的锁链……”

最终修建成的滇缅公路,用“翻山越岭”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据相关资料,公路西段穿越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横跨澜沧江、怒江等5条大江。每当修建时碰到雨季来临,路况就变得极为恶劣,气温骤降,沿途不断有人死亡。

运输之急:滇缅公路通了,却没有司机

南侨机工,即“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8年8月,滇缅公路提前修成通车,但因山路崎岖险峻,必须要有熟练的机工才能胜任运输任务。政府虽然在各省份招募机工1000多名,但远远不够调配。

当时,中国海运交通线被完全封锁,粤汉铁路和滇越铁路等几条陆上交通线被截断,几百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的各种物资、内迁到大后方的民众所需的基本消费品,都依赖滇缅公路运进来。

“勇者无惧”,图为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驾驶的车辆模型。(图片来自华舆 欣予/摄) “勇者无惧”,图为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驾驶的车辆模型。(图片来自华舆 欣予/摄)

1939年2月到9月,在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超过3200名南侨机工回到中国,从事滇缅公路的运输和汽车维修等工作。凭借熟练的技术加上机智、勇敢,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南侨机工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槟榔屿华侨赈灾会建立抗战殉职机工暨遇难同胞纪念碑揭幕纪念歌歌谱,图片摄于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纪念馆南侨机工纪念展厅。(图片来自华舆 欣予/摄) 槟榔屿华侨赈灾会建立抗战殉职机工暨遇难同胞纪念碑揭幕纪念歌歌谱,图片摄于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纪念馆南侨机工纪念展厅。(图片来自华舆 欣予/摄)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期间,通过滇缅公路运进的军用、民用物资近50万吨,包括汽油、枪弹、轮胎、汽车、面粉、医疗器械及药品等。

图为2015年9月8日,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内司司长王萍为关萍、翁家贵、罗开瑚三位南侨机工颁发纪念章。(图片来自<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span> 任东/摄) 图为2015年9月8日,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内司司长王萍为关萍、翁家贵、罗开瑚三位南侨机工颁发纪念章。(图片来自中新社 任东/摄)

被日军轰炸22次的“功果桥”和“惠通桥”

为了切断这条“补给线”,日本军队设立“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调集100多架飞机,集中轰炸滇缅公路上的主要桥梁。

从1940年10月到1942年2月,日军出动了400架飞机,重点轰炸澜沧江上的功果桥和惠通桥,前者被炸16次,惠通桥被炸6次。

好在两座桥梁利用山势地形,隐蔽巧妙,在多次轰炸中命中率并不高。在施工中,工作人员已留下站桩,用来搭建浮桥。当桥梁被炸中时,民工迅速抢修,几小时内就可重新通车。直至1942年5月日军占领之前为止,滇缅公路无法通车的时间,总共只有13天10小时15分钟。

期间,在日军战机的反复轰炸、热带疾病的肆虐,以及意外事故频繁发生中,有1000余南侨机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于中国西南这片土地上;有1000余人抗战胜利后返回了侨居国;其余的留居中国自谋生路。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林晓昌说,滇缅公路是民众“用手抠出来的”,南侨机工在路上创造了世界驾驶运输的奇迹。

离惠通桥不到500米是滇缅公路上著名的“老虎嘴”,这也是中国境内,老滇缅公路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如今还在使用中。

而今,滇缅公路在缅甸境内的部分,许多路段只是简单翻修,人们可以看到当年的原貌。中国境内部分,却已被泊油路所替代,唯一留下的,是位于云南龙陵县最后70多公里的一段旧路。

出腊戌往南20公里处,是当年从掸邦高原下来的大弯道。如今,这里依然是中缅陆路贸易的重要通道。只是当年路两边的树林,已被当地百姓刀耕火种,变成了大片种植地。

而今,滇缅公路在缅甸境内的部分,许多路段只是简单翻修,人们可以看到当年的原貌。中国境内部分,却已被泊油路所替代,唯一留下的,是位于云南龙陵县最后70多公里的一段旧路。

2016年,云南省政协委员建议,将滇缅公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条曾被3000多名华侨用生命守护的滇缅公路,能留住最后的影子吗?

(责任编辑:意大利客服)

上一篇:急急急!澳洲全球疯狂寻找中国人!罕见工荒,只要会说中文!12万年薪都找不...
下一篇:侨那些事儿:西班牙一中国侨胞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