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口罩厂名为Masklab,公司准备从8月份开始生产医用口罩,并计划于年底前投入600万欧元在Grugliasco市镇Portone路段引入十台生产设备,届时每月最大产能渴望达到3000万个口罩,人手也再增加150个员工。不久后公司还将引入口罩原料(熔喷布)生产线,这将再增加20个工作岗位。促使公司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主要原因除了“0 IVA”的优惠政策和市场刚需之外,还因为这家公司被中国口罩给刺激到了。
Masklab公司主管对此表示:“意大利在口罩之类的产品上居然会受制于国外厂商,这让人感觉很愚蠢,很荒唐。我们国家一直是卓越品质的象征,我们绝对有能力自产口罩机,自产所有医用方面的防护用品。” 公司所说的“国外厂商”暗指中国厂商,公司的目标就是跑赢中国厂商。
当地市长也表示支持:“这是一次机会。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必须从职业培训和教育抓起......” 想了解更多招聘信息的可以拨打该公司电话011-9505211或发电邮[email protected]进行咨询。客观来说,意大利企业不甘被“中国制造”所湮没,是一种有干劲、有志气的表现,对充实本国产品结构有益无害。但这样的爱国热情,能否经得起价格的考验?
德国,或许就是意大利的一面镜子。“德国又开始大批进口中国口罩了!” 前不久德国媒体报道称,今年4月,由于口罩供不应求,德国有500多家公司转型生产口罩,希望口罩生产“去中国化”,德国政府甚至一度宣布要把医疗用品作为其民族产业的一个“支柱”。然而,德国纺织和时装工业协会却透露,这些企业现在仅剩下一小部分还在生产,德国近来又开始大批进口中国口罩,雄心勃勃的“去中国化”告吹。
新冠疫情初期,全球需求激增和供应链的断裂,让德国意识到对中国制造高度依赖所产生的影响,于是下定决心实现口罩生产本地化,并开始补贴德国生产商。当时,婚纱公司、时装企业,甚至咖啡过滤器厂商等500多家德国公司纷纷转型生产口罩,到了4月,德国每周可生产1200万普通口罩和1000万防护口罩。
令人吃惊的是,德国企业的“口罩生产热”很快就消失了。500多家公司中除了一小部分大企业还在继续生产口罩之外,其余的都已关停。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德国的大多数口罩机是从中国进口过来的,由于存在安装和维修等问题,许多机器无法正常生产。此外,德国厂商还低估了环保要求,以及口罩的认证和可追溯性等环节,因此无疾而终。
德国纺织和时装工业协会还认为,导致“德国口罩”打不过“中国口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价格。德国疫情缓解后,口罩价格再次降到疫情前的低价水平。相比而言,中国制造拥有原材料、人工成本等诸多优势,加之中国口罩面向全球出口,庞大的生产数量也使其价格更具竞争力。因此,从长远来看,德国口罩不可能与中国口罩进行竞争。
德国卫生部长似乎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不久前,德国又从中国进口了7亿只口罩,现在看来,至少在口罩生产方面,德国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对中国厂商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但中国口罩未来还需在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品牌塑造,二是加强质量,不但要符合欧盟各项标准,还要注意环保——这点要向意大利学习,他们不断开发新面料甚至推出透明口罩和智能口罩,让小小一枚口罩附加了更大的价值——如此,中国口罩不但意味着实惠的价格,还将以卓越的品质让意大利厂商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