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5代意大利华人的中国守望

意大利时间:2017-05-09 20:02 作者:admin 阅读:


陈 铭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许丹丹、白旸):截至2015年12月,意大利全境共生活着33万多华人,其中70%是从浙江温州走出来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陈铭便是这数十万温州大军中的一员。

上世纪90年代初,刚满15岁的陈铭来到意大利都灵。对他来说,最开始的移民生活是困窘的。在那里,多数华人选择在环境恶劣的服装厂做工,好些的也只是开个价格实惠的餐馆维持生计。


        意大利人似乎并不能清楚地分辨出每一张中国面孔,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这些亚洲人形象都出奇得一致:闭塞、内向、不爱交流、抱团、玩命赚钱、不遵守规矩。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华人和当地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唯一的交集便是当地执法部门搜查华人商贩并追缴罚款。

        2007年4月,一场大的危机终于爆发了:米兰华人因不合理罚单激增而与治安警察发生剧烈冲突,而华人被告非法暴乱。这一事件点燃了全意华人经年累月积压的不满。

        彼时的陈铭早已不是初来乍到的新人,在过去步履维艰的十几年里,他凭借惊人的天赋和温州人的坚韧勤谨熟练掌握了意大利语。当时整个都灵懂意大利文的华人少之又少,他最初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职业翻译”。他在都灵第七区(华人集中区)的政府大楼里申请了免费办公室,为华人解决语言问题,接受拘留户口咨询、帮助新生代注册入学等等。

        冲突爆发后,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陈铭脑中:华人和意大利人的冲突根源在哪里?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解决?陈铭觉得该做些什么。他和几个华人朋友在都灵省政府社会事务局的支持下走访了都灵省税警总局、市警总局、工商总局与检察院等各大政府、执法机构,收集他们对华人的意见;同时还遍访了当地华人家庭以及包括食品店、餐馆、零售商在内的各行各业,深入了解华人的心声、困惑和需求。大量充分的前期调研为陈铭揭开了冲突根源的雾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意方对华人社团的了解几乎为零,华人对意大利语言和法律的认识超不及格”。

        为了弥合冲突,解决矛盾,2007年,陈铭和其他十多个人一起,在都灵创办了“中意青年会”(ANGI)。所有创始人都和陈铭一样,来自意大利1.5代华人群体。所谓1.5代,是相对于上世纪60-70年代第一代移民而言,社会学家将90年代前后移民意大利的群体称为1.5代华侨。他们脱胎于“目不识丁”勇闯意大利的老一辈父母,又并非出生在意大利本土。这个群体和在意出生的新生代比起来更具使命感。

        “中意青年会”诞生之初便直奔主题。为了缓解日益僵化的华人与政府间的矛盾,陈铭创办了“中意青年会都灵中文学校”:既为意大利人和侨二代提供中文课程,也教授华人学习意大利语。一时间,都灵的温州人有了系统学习意大利语的平台和场所,很多华人在这里学以致用,慢慢找到了存在感。这个平台也成功吸引了不少意大利人来了解和探索中国语言文化:有出于生意需要的商人,有经常和华人打交道的政府官员,也有追求中国女孩子的意大利男士,还有纯粹出于爱好和研究兴趣的学生。陈铭感到非常欣慰:“因在ANGI学中文而结缘的中意跨国婚姻大约有10例;一位年轻的都灵导演强卢卡·韦塔列借助这个平台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拍摄了名为《龙意》的纪录片;有更多的学员担起了连接中意经贸、文化的重任,有加入国航的,有派驻中国办事处的,还有很多人在自己工作的机构自愿为‘中意青年会’做宣传。”

        科拉多·帕斯托雷便是其中一个。他是都灵大学东方语言系最早的学生之一,后来成为“中意青年会”最早的外籍中文教师和常任理事。在他的助推下,“中意青年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灵分部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中意青年会”发起“靠近中国联盟”,将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罗马、博洛尼亚等地区的华人青年组织在一起组成联盟。华人齐心协力的正能量感染了当地媒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拉多·帕斯托雷的牵线下,“中意青年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灵分部开启了空前紧密的合作。陈铭回忆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传达了‘地球人’的概念:无论地域、语言、种族、肤色,大家都是地球人。这与陈铭创办“中意青年会”的初衷不谋而合。在近乎相同的价值观护航下,双方于同年在都灵东方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同一片天”青年摄影师作品展,展示了旅意华人独特的视角和精神世界。此后,每年一届,小到个人大至国家,“同一片天”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艺术家策划个展,还协助中国驻米兰领事馆承担了“大美新疆”的中国形象宣传项目。

        在互联互动的过程中,板结的华人群体逐渐柔软松动,活跃于都灵四大校区(都灵理工、都灵大学、都灵美术学院、都灵音乐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更是为华人团体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年轻有活力,善于沟通和表达,乐于发声且多才多艺。陈铭看到了新的希望,2014年,“中意青年会”与都灵市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将中国留学生纳入了“中意青年会”。

        2015年,第42届世界博览会在米兰成功举办。升级版的“中意青年会”携《中意世界文化遗产指南》意大利卷和中国卷成功亮相中国国家馆,吸引了中外游客、各国政府及媒体的眼球,这被陈铭和他的团队视作“中意青年会”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以米兰世博会为契机,“中意青年会”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开始展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开放与包容。作为一名华人组织的领袖,陈铭意识到,是时候更系统深入地向西方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了:“中国文化非常广义,它体现于众多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代表着中国与中国人。在海外,这些文化元素的载体就是我们这些长着中国面孔的华侨华人。所以,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关键在于‘人’。从2015年开始,‘中意青年会’在全意大利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些事情’。我们在业务上的侧重点也开始有所转移,传播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组织的日常性工作。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初衷和原则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够让意大利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

        东电影节就是陈铭和他的团队在过去一年里启动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项目。根据陈铭的设想,东电影节将是一个对意宣传中国电影、对华宣传意大利电影的电影双年展。他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在中国和意大利的青年导演之间建立联系,支持创新,通过年轻的视角来探索当代中国。

        “东电影节是意大利第一个针对中国新锐电影的电影节。2016年11月4日至6日在意大利都灵马西莫电影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我们选取了30岁以下中国新锐导演的5部长片和5部短片进行展映,内容主要围绕大都市最真实的中国场景和故事,有喜剧、惊悚,也有科幻。”

        陈铭介绍称,11月的电影节只是序幕,2017年春天东电影节将在山西传媒学院和上海先后举办中国展部分,为中国观众展映8部意大利影片。此外,电影节组委会正在组织中国传媒大学代表团前往意大利,争取与意大利的电影和传媒机构建立深度合作。

        目前,“中意青年会”被它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区政府与都灵市政府评为最活跃的移民协会。陈铭骄傲地告诉我们,每当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华人的政策,都会邀请他们参与提供意见和建议。在他们的努力下,华人和意大利当地政府、人民之间的关系空前融洽。如果要用数字来量化近十年间华人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形象评级,陈铭给出了一个乐观的判断:从-6到+6。

        今年农历春节前夕的一个周末,都灵所有的华人社团齐聚都灵市中心城堡广场,他们舞狮、吟唱、演奏民乐和西洋乐。现场人头攒动,除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意大利市民,还有10多位政府官员代表和诸多媒体记者捧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陈铭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最初企望有质量地生存扎根,到现在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请进来”,这十几年的努力自始至终没有偏离过初衷,却已迈出去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意大利客服)

上一篇:梵蒂冈瑞士近卫队迎新兵 举行宣誓礼...
下一篇:中国驻意使馆:提醒赴意中国公民...

国外影视网广告图片

588广告图片


微信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