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似乎对房子有种天然的情结。古代商人赚了钱,便大多用来买田置地。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无论出自投资眼光,还是出于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买房,依然是大多数人在存款宽裕后产生的第一念想。
今天,小侨就带您领教一下,华人在海外买房时展现出的惊人实力。
一口气买一条街
下面的这个地区,是美国旧金山最“壕”的私人街区之一,栋栋价值数百万美元。
这条聚集着38栋顶级豪宅的街道上,家家门前,都是精心修建的草坪,富有风情的棕榈树,厚重坚实的闸门,和严阵以待的保安人员。
1948年以前,这条街禁止非白人入住。
随后,住在这里的也都是风云人物。比如前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前旧金山市长约瑟夫阿利托,前参议员黛安范斯坦和她的丈夫,金融家Richard C Blum等。
然而,这条在旧金山最富盛名街道,如今却成为一对年轻华裔夫妇的囊中之物。
原来,根据法律,旧金山私人街道业主有义务向政府缴纳地税。而这条街的业主委员会在过去30年内却从没纳过税,欠下政府994美元。
旧金山税局为了收回这笔30年的“烂账”,将街道拿到网上拍卖。
彼时,华裔郑姓夫妇两人正巧在到处找房子投资,迅速决定出100倍“高价”,以90,000美元静悄悄抢下该街道。
事后,郑姓夫妇表示:“我们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城市,能拥有一部分旧金山,我们感到很荣幸。”
曾在美国西部西雅图等地涉足地产,在房价低潮期大肆收购的投资人薛蛮子,今年年初在其微博上宣称,又买下了日本的一条街,并将其命名为“蛮子小路”。
几个月后,老旧的房屋们摇身一变,被薛蛮子做成“蛮子民宿”推出营业。
无处不在的买房热情
有句老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小侨在这儿开句玩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买房热情。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7年报告显示,2016年,大中华区购房者在美国购房总交易额达317亿美元,占所有国际买家成交总额的26.6%。
据《环球邮报》报道,在加拿大购买房产的海外买家之中,来自中国的购房者达到70.6%。
澳大利亚某银行数据显示,有近75%的在澳华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而非华人群体中只有61%。
统计表明:
中国人平均初次买房年龄是在27岁,属全球范围最小。相较一些发达国家,这个年龄比它们早了一代还多。
置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虽然华人出手购置豪宅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这场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输就是倾家荡产的财富游戏,可能并不适合你!
以美国为例。美国某投资公司出示的数据显示,在美投资买房的华人群体,亏损者远多于盈利者。
具体来说,地产商要求购房者本人入住后才能办理出售手续,一般入住一年至两年才能出租或转卖。如果买房后闲置不住,业主还要缴纳费用给雇佣公司管理。一经委托,又是至少3%的手续费。
这些费用还只是正常情况下,还有很多不良商家仗着华人头脑发热和信息不对等设下层层陷阱,最后不仅房产没增值,还被白白骗去巨款,后悔也来不及。
不信?小侨就带您看看,失败的例子,可比成功的例子多多了!
2017年,3位华人分别通过中介“泰亚房屋”,在泰国吉普购置了拉威海边的NZO别墅。
该别墅项目共分三期。在一期已经盖完,二期盖了一部分,三期还是荒地的时候,开发商忽然如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房子单套价值250万人民币左右,光是这3位华人,已认购6套房子,损失超过一千多万人民币。
事发后,三名受骗华人相互联络,发现这个项目还曾卖给十几位来自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买家,受骗总金额超过五千万人民币之多!
而所谓的项目土地,早就被抵押给了高利贷。
报案后,案件破获得概率显得非常渺茫。受骗买家只好联名到曼谷总理府递交请愿书,希望官方重视,动用反洗钱委员会追查开发商的下落和资金流向。
事实上,即使没有遇上骗子,由于海外相关法律规定各异,华人在当地投资置业,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疏忽与错漏,给自己惹下大麻烦。
日前,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作出裁决,判定一栋山顶豪宅的三名华人业主违规交易,罚款84.7万纽币。
而他们被罚的原因,是由于进行转手交易前,未能满足新西兰海外投资法相关规定。
新西兰土地信息管理局表示,根据海外投资法定,面积超过0.4公顷的敏感土地交易,需要得到海外投资办公室的批准,而这栋物业总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华人业主们却没有申请审批。
新西兰土地信息管理局承认,其中一位华人没有故意违反法律,只是无心“忽视”,且没有从中获得明确收益。
但在最终判决里,这名华人还是同另两位一样,被处以为数不小的处罚。
海外置业黄金原则
合法、谨慎、周全、量力
小侨提醒各位有意在海外投资置业的同胞,一定要遵守上述原则!
首先,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法性,不轻易听信中介宣称的“特殊解决方案”,这是重中之重;其次,对投资项目和中介、开发商要有来自多个渠道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根据自身财力和需求,谨慎选择投资的地段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