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意大利新闻首页 > 中文新闻 > 欧联网 > 正文

学术论文 | 拜占廷主力战船“德龙猛” (2)

意大利时间:2017-08-06 17:15 作者:意大利客服 阅读:

  “德龙猛”为木质船体,因此为防护敌方船只攻击可能造成的损伤,拜占廷海军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从图像可见,一些船体侧面是用盾牌防护,有文献记载称某些船体用浸透海水的厚重湿布做防护。“德龙猛”的这一特点是与其进攻性设计思路密切相关的。专家推测,采用厚重湿布的防护措施是拜占廷军队在海战中大规模使用“希腊火”以后采用的,并认为这是拜占廷战船的一大优势。图6可以清楚展现,拜占廷“德龙猛”上的一位将士向敌人船只施放“希腊火”的场景。所谓“希腊火”又被拜占廷人称为“液体火焰”ύγρόν πύρ,英文为liquid flame,是7世纪下半叶拜占廷人在抵抗阿拉伯海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时发明的火器。据史料记载,“希腊火”是由佳利尼科斯(Callinicos)发明的。此人曾在叙利亚从事建筑业,在寻找和研究建筑用防水材料时对炼丹术发生了浓厚兴趣,进行过长期的“化学”研究,因此,逐渐掌握了火药的配制方法。阿拉伯军队侵占叙利亚后,他随逃难的人群撤往首都,在途经小亚细亚地区时发现了当地出产的一种黑色粘稠油脂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烧,这种油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石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希腊火是一种以石油为主体、混合了易燃树脂和硫磺等物质的粘稠油脂。它容易点燃,但不具备爆炸力,因此便于携带和运输。其性状如油,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烧,而且容易附着于物体表面。士兵们通常使用管状铜制喷射器将它喷洒向敌人,然后射出带火的弓箭将它点燃。也有的专家认为,希腊火喷射时便已经点燃。拜占廷海军派遣轻便“德龙猛”引诱敌军大船出击,在诱敌过程中将大量“希腊火”洒在水面上,点燃后借助风力烧毁敌船。喷射器的结构并不复杂,大体类似于今日常见的儿童水枪,只是体积更大,喷口更粗,便于大量喷洒粘稠的“希腊火”。事实上,自从拜占廷帝国的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地区发现石油以后,就有相当数量的石油被运往君士坦丁堡,对于它的可燃性人们也早已熟悉。佳利尼科斯的新贡献在于将相当比例的易燃物质加入石油,使得它的可燃性变为易燃性,成为新式武器“希腊火”。由于原料充足,拜占廷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希腊火。拜占廷守城部队和海军就是依靠这种新式武器一度占据了海战优势。还有的专家通过多种古代战船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德龙猛与古罗马战船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船端的“撞击角”,拜占廷人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将过去安装在吃水线以下的“撞击角”改到了水面以上船端部位。换言之,拜占廷“德龙猛”的船体攻击武器设计思路做出了重大调整。这反映出“德龙猛”的战术攻击对象从破坏敌人船只的船体转移到打击其桨手,以便使敌船丧失动力和战斗力。读者可以从图5和图10(和图11)的对照中看清这一变化,前者是古罗马战船的基本形状,后者则是德龙猛的通常样式。从战船攻击性角度看,“德龙猛”更强调速度和灵活性,而不重视力量型的“肉搏”。

  综上所述,依据历史文献和古籍插图可知,拜占廷主力战船“德龙猛”是一种木船,采用地中海世界传统的船桨和船帆等技术为动力,具有吃水浅、船体轻、机动灵活等特点,配合拜占廷各城市强大的城防工事和“希腊火”等新式武器,有效维护了其海上权益。学者根据多种史料推测,其船体长度最小超过40米,船体中部最宽处达到5.5米,可以搭乘约百人,而最大的“德龙猛”可能搭载230人,甚至更多。还有的学者准确计算了“德龙猛”的乘员数量,认为其最低数字为108人,其中包括桨手、战斗人员和指挥者。那么,这种小巧灵便的“德龙猛”是否真的成为拜占廷海军的主力战船了呢?答案还需要从文献史料中查找。

  二

  拜占廷作家提及“德龙猛”的史料在公元6世纪以后迅速增多。公元6世纪的拜占廷作家马赛林努斯(Marcellinus Comes,6世纪)在其《编年纪事》中就曾提到:“在意大利港口中聚集着数不清的军事用途的德龙猛战船,”有专家考证,这段文字写作的准确年代是公元518年,显然,这个时期的拜占廷海军已经组建了成规模的“德龙猛”舰队。同样是在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德龙猛编队也应提前做好准备和各项后勤保障”,我们知道,这里引用的作家马赛林努斯·戈麦斯是个西地中海人,长期在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留学,并滞留在京城寻求仕途发展。后来他成为查士丁尼青年时代的好友,当查士丁尼(Justinian I, 527-565年在位)登基后,他也随同发达,受封爵位,名列贵族,成为皇帝的座上客。他的记载和查士丁尼法典互为印证,表明6世纪的拜占廷海军就以“德龙猛”为主力战船了。

  如果读者对上引史料还心存疑虑,对大量“德龙猛”编队是否组成了主力舰队不能得出肯定性答案的话,当时的另一位作家约翰(John Lydos, 490-565年)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他用希腊文完成的作品《官志》中明确写到:“拉文纳港湾中,这些小船在德龙猛舰队间传达命令”,在此του δρόμωνας一词是用来修饰“舰队”的定语。查此公为拜占廷帝国小亚细亚省区人士,在查士丁尼一世治下为官40年,卸任后15年期间专心致力于著书立说,多为客观记载查士丁尼时代王朝政事。他关于“德龙猛”的表述进一步证明了上引两条史料的可靠性。

  拜占廷编年史作家约翰·马拉拉斯(John Malals, 490-574年)也在其作品中先后多次记载了拜占廷海军在备战中建造“德龙猛”战船的情况。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拜占廷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os, ?-565年),他在其著名的《战史》中比较详细的谈到了“德龙猛”:

  他们还有比较大型的战船准备投入海战,数量达到了92艘,它们都是装有防护甲板的单层桨船只,以便防止乘坐在船上的人员可能暴露在敌人的飞箭流石攻击下。这种战船被当时人称作德龙猛;因为它们能够达到很高的速度。

  普罗柯比曾长期担任查士丁尼朝中最重要的将领贝利撒留(Belisarios,505-565年)的秘书和法律顾问,亲身参加了作品涉及的多次战争。后来奉诏调回朝廷,在皇帝身边专事写作,留有多部传世史书。其作品仿效古典希腊史家风格,描写生动细致。专家们特别重视普罗柯比在这里的记述,因为这种被确定称呼为“德龙猛”的战船在其描述468年的北非海战中并未提及,而是使用了ναύς和πλοίον这两个名称,显然是其他种类的战船。论者甚至认为,正是在查士丁尼通过东征西讨扩张帝国时期频繁的海战中,新式战船(或改进型战船)“德龙猛”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迅速占据了拜占廷海军主力战船的位置。“德龙猛”研究专家普尔耶认为,此期拜占廷主力战船重大的变革主要集中在防护甲板、船首撞击角和船帆三个方面。

  7世纪以后,提及“德龙猛”的史料就更多了。例如塞奥非拉克特(Theophylaktos of Simokattes, 580-641年)所写的《历史》中有两处涉及“德龙猛”战船:其一是记载拜占廷帝国北方前线“将军”(即拜占廷军队前线指挥官)普利斯科斯,于595年在贝尔格莱德地方使用大批“德龙猛”快船出击侵入多瑙河防区的阿瓦尔人;其二是记载皇帝莫里斯(Maurice, 582-602年在位)于590年乘坐“德龙猛”从西林布里亚疾驶前往京城伊拉克略亚港。在描述中,作者多次描写“德龙猛”使用πεντηκοντόρω,即“50名桨手”。这个记载与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的相关推测是吻合的,因为这一标准后来多次出现在后世的文献中。无论是皇帝利奥六世(Leo VI, 886-912年在位)的《兵法》,还是10世纪的其他史料,都一再谈到“德龙猛”的桨手通常在50人到54人之间,即每排桨手在25人到27人之间。专家甚至认为,这个桨手数量规模成为造船的定制,拜占廷人坚持使用到13世纪。在此期间,或有更大型号的多层桨帆船“德龙猛”,可能也是在这一定制基础上的发展。

  又如11世纪拜占廷作家约翰•斯基利奇斯(John Skylitzes)所撰写的《简明编年史》,是拜占廷史料中使用插图最集中提供拜占廷“德龙猛”信息的作品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时期拜占廷海军的鼎盛状况。虽然这位作者的生平无从考证,但是学者们推测他曾担任朝廷重臣,其作品引用的材料和转引的前代作品都透露出他的特殊身份,因为该书最后一部分是他本人对亲历事件的记载和评论。在他推崇的军事将领中,卡塔喀隆(Katakalon Kekaumenos,?-1057年)倍受青睐,其一生战绩几乎都被记录在案。在其各项丰功伟绩中,他于941年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战中大败基辅罗斯大公海军、成功保卫君士坦丁堡得到了约翰浓墨重彩的描写。图10描绘的就是这场战役,拜占廷“德龙猛”凭借其船首装置的“撞击角”击溃罗斯舰船,敌军桨手纷纷落水,赤身裸体漂浮在水面上,而失去动力的敌船也丧失了战斗力。

(责任编辑:意大利客服)

上一篇:萌萌哒!欧洲警方为通缉犯制特色明信片:想念你...
下一篇:意大利罗马人们排队接水...

国外影视网广告图片

588广告图片


微信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