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意大利新闻首页 > 中文新闻 > 新华时报 > 正文

学者:建议中国企业抓住意大利开放基建项目契机

意大利时间:2015-04-02 08:54 作者:意大利客服 阅读:

    意大利新华时报04月02日据第一财经网站报道:记者秦夕雅 发自北京

  5月1日,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将拉开帷幕。此前意大利经济接连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重创,世博将为意大利经济复苏带来怎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中意两国确定了农业与食品行业、节能环保等五大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了本届世博会“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题。

  实际上,中意两国企业在农业食品领域的合作已经起步,且获得了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2014年6月伦齐总理访华之际,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Sanpaolo)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表示将以米兰世博会为契机推进中意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社科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意大利研究会秘书长孙彦红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表示:在农业与食品领域,中企应该抓住米兰世博会的机遇,尽量多地与意方达成实质性的合作协议,配合我国农业的绿色化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食品安全等目标,切实提高我国农业与食品行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世博将为意大利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一财日报:近年来,意大利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首先想请您大致介绍一下意大利的宏观经济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国际、国内因素?目前看是否具有复苏的趋势和前景,动力何在?

  孙彦红:自2008年底以来,意大利连续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创,至今仍未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潭。2008年至2014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超过9%,目前仅相当于2000年的水平,金融危机爆发前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损失殆尽。同期,失业率一路攀升,由6.9%升至13.4%,创该国自1970年代有失业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青年失业率更高达44%。回顾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就程度之深与持续时间之久而言,近几年该国经历的经济衰退的确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且造成了相当强烈的社会冲击。

  就意大利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而言,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固然是“罪魁祸首”,另一重要的外因—欧元区制度设计的缺陷也难辞其咎;然而,意大利经济自身“虚弱”的内因更加不容忽视。首先,公共债务长期居高不下是最突出的“软肋”,也是导致其陷入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其次,公共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与科研投资长期不足,劳动力市场僵化,南方问题的拖累问题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造成意大利的“国家体系”长期缺乏效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正是上述诸多负面因素,加之引入欧元后的实际汇率升值,能源成本高企等因素,使得与德国法国、英国等其他欧洲大国相比,意大利经济遭受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实现复苏的难度也更大。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两个有利于意大利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条件:其一,国际油价一路下滑,如今已跌破45美元/桶;其二,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如今欧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12年来低点,近期有望与美元平价。对于长期依赖能源进口与产品出口的意大利经济而言,上述变化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复苏机遇。得益于上述有利因素,2015年意大利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而经济复苏也将为其继续推进政治与经济改革营造有利条件。然而,长期来看,该国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针对前述“内因”推进结构性改革才是必经之路。

  一财日报:在意大利现在的经济背景下,举办2015年米兰世博会对政府来讲更多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孙彦红:在当前国内经济仍很困难的状况下,举办2015年米兰世博会将为意大利的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

  首先,世博会将为意大利企业创造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着重突出食品安全、食品保障与更具可持续性的生产与生活理念。意大利的农业与食品行业以地方特色、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优势而享誉全球。米兰世博会将为意大利农业与食品企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机遇,同时也将为意大利企业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搭建起重要平台。此外,世博会还将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国际合作。

  其次,世博会还将进一步拉动意大利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据意大利政府预测,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接待游客数量将超过2000万,其中外国游客超过600万,而来自非欧洲国家的游客将达到300万。外国游客除了在米参观世博会外,多数还将赴意大利其他城市游览。

  短期而言,上述积极因素有助于意大利实现经济复苏;长期而言,通过世博会加强外部世界对意大利的认知与理解,对其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也是有利的。虽然囿于财政困境,意大利的接待能力(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受到一些质疑,但是总体上看,米兰世博会为意大利经济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外资开放

  一财日报: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具体到意大利,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意大利的哪些行业有投资机会?

  孙彦红: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意大利的投资出现迅猛增长。2014年,意大利吸引中国投资新增35亿美元,成为欧洲的第二大中国投资目的国,仅次于英国。经历过去几年的危机冲击,当前意大利的资产价格普遍达到历史低点,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另外,欧债危机渐趋平息,投资风险也大幅下降。此外,经过之前若干年“走出去”的积累,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由过去旨在获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转向获得发达国家的品牌、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市场。可以说,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困境为我们切实推进上述转型创造了契机。

  就意大利自身而言,为尽快实现经济复苏,摆脱经营困境,政商两届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普遍持欢迎态度。从行业上看,食品饮料、服装服饰、家庭装修装饰以及机械与自动化是意大利最具突出优势的产业,也是其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部门。意大利在这些行业的优势不在于产量,而在于源自专业化、设计与品牌、产品质量、生态环保、精细制造、地方特色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在这些部门,活跃着大量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其中不乏某些专业化产品与生产环节上的“世界冠军”。中国企业在意大利投资,应该多在这些部门寻找合作机会,关注与在技术与专业化上处于行业前列同时遇到经营困境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

  另外,目前意大利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与私有化项目都是对外资开放的,中国企业应适时抓住机遇。例如,目前在意大利投资、修建、运营高速公路具有较好的盈利性,值得关注。

  投资意大利房地产?可能要等等

  一财日报:有观点认为,目前欧洲已基本走出危机的阴霾,米兰正蓬勃地迎接2015年世博会,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现在或是投资意大利房地产的最有利时机。对此,您怎么看?

  孙彦红:个人认为,这一观点似乎过于乐观。虽然欧债危机已渐趋平复,但是不可否认,无论从一体化层面还是成员国层面看,欧洲的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南欧重债国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近来欧元的持续贬值短期内有利于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然而,其长期效应尚难以判断,尤其是贬值带来的短期利好是否会削弱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令人担忧。

  就意大利而言,虽然2015年很可能迎来经济复苏,但是从长期来看,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推进旨在提高公共部门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改善国内经商运营环境的一系列结构性改革。目前,由于阻力巨大,一小部分关键性的改革(包括选举法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正在艰难推进之中,大部分改革仍未正式启动。另外,目前意大利国内的信贷环境并未明显改善,短期内企业投资仍难以迅速扩大。综上,意大利要迎来结构性的经济复苏仍任重道远。

  总体上看,由于意大利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实行严格规制,金融危机爆发前该国并未出现如西班牙那样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因而也并未发生泡沫破裂后的所谓房地产“崩盘”,因此,很难说目前是投资意大利房地产的最有利时机。另外,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受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及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欧元贬值的压力犹存,在意大利及欧元区其他国家投资房地产需充分考虑到汇率风险。

  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财日报:在意大利,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在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如取消企业收费、金融政策倾斜等诸多途径积极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在您看来,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而就意大利本身的经济发展而言,中小企业究竟是动力还是瓶颈?

  孙彦红:意大利是名副其实的“中小企业王国”,一方面其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其中小企业具有强劲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具体而言,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以下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很难占据成本优势,但是就个性化生产而言,中小企业却可以通过将专业化做到极致而获得优势。尤其是当市场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出现需求饱和时,规模经济的优势就会让位于产品设计、精细生产、个性化等能产生更高附加值的创新优势。自1960年代末起,意大利许多中小企业就敏锐察觉到市场的变化,开始扬长避短,在不断创新技术的同时,瞄准高端小众市场,专门生产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当时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意大利中小企业还形成了大量专业化程度高、极具合作精神的产业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类似于大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功能,同时又不失中小企业的灵活。

  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具有在困境中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近年来,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加剧的挑战,意大利中小企业与产业区加快了调整与创新的步伐:首先,相互依赖程度高的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形成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加快企业与产业区生产网络的外向化与国际化;三,坚持“专注于产品”与“绿色经济”战略。从近几年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出口表现上可以发现,上述努力已取得明显收效。

  总体上看,意大利中小企业擅长专业化生产与开拓细分市场,同时具有渐进式改进已有工业技术、并将之与传统手工工艺及文化元素等相结合的突出能力,因而其产品与服务易从专业化、质量、品牌、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获得高附加值。这些特征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不易为他国复制和超越,未来仍将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动力与特色。

  当然,要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除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意大利政府还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财日报: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你觉得要理解意大利经济形势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孙彦红:看待和理解意大利经济,需要有历史的眼光,同时也需要辩证的思维。

  观察19世纪中期意大利统一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可归结出两个核心特征:公共部门效率低下与私营部门充满活力长期并存,南北方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并存。然而,这两个充满矛盾的特征并未妨碍意大利在二战后迅速跻身西方发达国家的行列,且至今仍占有重要一席。虽然近十几年来意大利的国家综合竞争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近几年更是遭受了危机的重创,但是应该看到,其微观经济并未丧失活力,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仍在竭力调整自身,努力适应迅速变化的全球市场环境。另外,在危机的重压之下,该国终于开启了拖延已久的改革进程,其国内经商运营环境有望逐步得到改善。对此,中国企业应有充分的认识,适时抓住意大利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的机遇,服务于我们自身的转型升级。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意大利客服)

上一篇:罗马vitorio猖狂的抢盗犯罪怎么办?华社首个反盗抢巡逻队成立...
下一篇: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 中国将3...

国外影视网广告图片

588广告图片


微信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