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联,很多人会想起一首诗,那就是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桃符,指的就是春联。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北宋时过年贴春联就已经很流行了。实际上,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就有过年时,在门前悬挂“桃符”的风俗。据《后汉书》记载,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一开始上面画的是两位门神,他们的本领就是“降鬼”,那时候古人希望用桃符来辟邪。
很多人认为,第一个把桃符升级成春联的人,是五代时期的蜀后主孟昶,孟昶在桃符上搞了一次创新,让学者在桃符上写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基本和现在的春联没两样了。不过,上个世纪,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12副唐人春联,一下使得春联的面世时间又提前了。12幅对联中的第一幅是这样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意思是说立春后阳光洒向人间,万物重获新生。这幅春联写于唐开元十一年,比孟昶的题联早了240年。
无论是唐人的春联还是孟昶的春联,都给后世春联的写法定了两个规矩:1、字数不限,但上下联字数要相同;2、对仗要工整。
到了明朝,人们开始用“春联”一词来区分过年时贴的门对子和普通的楹联。朱元璋曾颁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上,迎接新春。帝王的倡议,让春联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另外,贴春联还有很多讲究,首先贴的时间有讲究。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花花”,也有的地方是“二十九,贴倒酉”,这个倒酉指的就是春联。
其次,摘春联的时间也有说法,有的地方是要挂一整年,旧的春联要等来年贴新的春联时才能摘掉,也有的地方是过完元宵节或者出了年,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以后就可以摘掉。
免责申明本站刊载的文章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部分内容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