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抗疫陷两难期:"三应"与"双复"的艰难平衡
(内容来自:意烩 oushitalia)
在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禁足措施几周后,总观各国的“数字”,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向好”。在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先发国家出现“拐点”迹象之后,近来,德国、法国等国,新增病例、重症患者数量、不治数量等重要指标,也呈现逐日下降的趋势。复工与复学,这个抗疫“向前走”的重中之重,无可回避地压在各国政府的头上。日前,德国、瑞典、挪威、奥地利等国,率先“解禁”,意大利政府也预期在5月4日实现解封,法国则给出5月11日迈向“双复”的“希望”。
同时,各国都开足马力,汇集各种资源,加强硬件备存,在“应检尽检”、“应隔离则隔离”、”应戴口罩“这“三应”上寻求突破。诚然,经过付出高昂学费与惨痛代价,欧洲各国(包括最初鼓吹”群体免疫“的英国)抗疫方略,基本在"三应“做的好坏将决定成败这一基本点上,形成共识。
但上述两个好的迹象,犹如惊涛骇浪中暂时平静的航行,向好数字脆弱,疫情波动忧心。据22日最新消息,各国抗疫“行情”,均有负面数字。法国虽病死人数续降,但新增确诊人数却上升,专家解读为“病毒依然活跃”;意大利则死亡、新增确诊双升,西班牙死亡人数回升...作为抗击新冠疫情表现最佳的欧洲国家德国, 专家也称:“过去几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形势依然很严峻。我们还看不到疫情的尽头,感染人数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出现递增势头。”凡此种种,说明各国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心,不无道理。
而欧洲经济数字,则描绘另一幅可怕图景:再不复工,在这片富饶土地上,经济崩溃,病死人的同时饿死人,并非无稽之谈。联合国多家机构21 日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到2020 年底,处于粮食危机的人口数量可能增加近一倍,总数超过2.5 亿。二十国集团(G20)同日召开紧急农业部长视频会议,声明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
22日,法国因疫情"部分失业“者数量超过了一千万这一心理大关,法国劳工部长称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为防止企业裁员,国家必须为这些失业者约八成工资买单,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祸不单行,同日,媒体曝出各种生活必需食品价格飞涨的消息。西班牙、意大利相关经济数字也是一片”黑暗“。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再持续数月,没有人敢想象其恶果造成的大面积民不聊生的景象。
尽管如前所述,目前欧洲,朝野、专家都对"三应”的重要性有了共识,但在具体实施的策略上,尚长短互见,莫衷一是。但无论是抗疫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三应”做的越早,越彻底,越果断,则越快见效。法国政府正在更多检测、隔离轻症上发力,但似乎加大测试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执行还不够迅速,对轻症隔离所需酒店及其它场所的征用,还很有限。反而是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先行一步。而现阶段,巴黎大部分酒店是闲置的,应该更多发挥其“团结抗疫”的作用。
众所周知,随着欧洲抗疫阶段进入“下半场”,“健康人戴口罩无用论”,已土崩瓦解。法国卫生部长21日称,即便自制的“大众口罩”也有八成防病毒的效应。德国十六州已有十州出台"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政令。看来,即使在百般“不习惯”的欧洲,要想取得抗疫成功,必戴口罩,已经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22日,法国最权威的医学机构“医学科学院”( l'Académie de médecine )喊话政府“立即”宣布“强制戴口罩”,而不是“三周后”,也不仅仅是在“公交”场合而是所有公共场所戴口罩(指马克龙总统最后一次全国电视讲话定下的5.11解封日期起,要求公众乘坐公交时必须戴口罩的讲话),因为“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有风险“。医学科学院的声明强调,“只是普通的忠告不够,每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病毒的潜在携带者,尽管自己认为健康良好。注意不要感染别人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公民’公德的行为,在公共空间必须遵守”。“尽管明显必须采取这项措施,一些原则上的反对意见拖延了这项措施的实行,也助长病毒在群体中继续传播”。
这项建议强调,此举将使很多人免于感染、挽救很多生命。而“等待5月11日才让全民戴口罩是给予病毒三周养精蓄锐的时间”。在法国抗疫语境下,这是我们目前听到的、权威机构对口罩作用的“最高评价”。无论如何,这不仅在科学精神上拨乱反正,也体现了抗疫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对政策执行力的要求,值得政府借鉴。
在经济与社会的至暗时刻,要迎来曙光,“双复”工是必由之路。但在疫情防控的至难时刻,曙光却仅存于”三应“之间。三应做的好坏,决定了复工复学是否可持续免并进入良性循环。但等“三应”完全到位再“双复”,已经成欧洲社会难以承受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两者同时并进,已经无可避免。个中平衡的拿捏,至为重要,考研各国政府执政智慧,也考验民众的大局意识。旅欧华侨华人仍将保持高度警惕,防疫情回潮。他们将在这一战役中与住在国民众同舟共济,在捐赠“硬件”与文化影响上,都贡献自己一份独特的力量。
(欧洲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