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Hu——华人扎堆大山深处令人赞叹
位于皮埃蒙特大区的Bagnolo和Barge是全欧洲华人占比最高的地方,如同意大利的第二个普拉托。华人怎么会来到如此偏远的大山深处?华人又给当地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华人们在这的生活又如何?Cuneo打石场的华人们引起了一位佬外记者的关注,华人们坚韧的生存能力和勤劳优秀的品德也让佬外赞叹不已。
正午时分,缭绕在Cuneo山间的浓浓云雾几乎让人看不到山腰。山腰下,传来阵阵华人工人捶打石板的声音。几米外的地方,一辆辆卡车等着拉送粗石。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后,这些粗石被送到Bagnolo和Barge的车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如此。吸引华人来到这处偏远山谷的是一种叫Luserna的石岩,这种具有不同色调的叶片岩也被称之为“灰金”,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每年约15吨Luserna石岩通过散落在山间的85个采石场被开采出来。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建筑行业,也让当地开采业受到重创。若非当地华人的支撑,麻烦恐怕还更大,他就是邓伦巧,在佬外眼里堪称一个传奇人物。1994年邓伦巧在米兰看到一块石板后来到Barge,当时当地工厂正在寻找更多的人手,邓伦巧便成为第一批在山谷中定居的华人中的一员。随着华人打石工人的到来,佬外石材切割厂很快便意识到华人生产力的无限潜能,在佬外看来,华人“是一群很努力的工人,他们很愿意学,学得也很快”。不过,华人石匠似乎更愿意自己干。如今,当地很多华人都开有自己的车间,他们从意大利人的采石场那买来粗石,在进行切割和抛光处理后再卖回给这些意大利人的采石场。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数千名华人来到这儿的大山深处安家落户,华人占比也攀升至当地人口的10%,在Barge,Hu已成为最常见的一个姓氏。大量华人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而且也给当地石材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转变甚至比罗马和米兰这样的大城市都要明显。现在当地中小学里约20%的学生是华人子女,这一比例远高于意大利的平均水平。华人们和当地民众平和地生活在一起,华人的孩子在这慢慢长大并不再有什么语言障碍,当地学校为华人学生安排了文化调解员,鼓励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和剧目表演。华人的到来还丰富了当地商业氛围,华人食品行、华人日本餐、华人百货店、华人理发店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在Bagnolo和Barge,就连附近的佬外赌场也因华人的到来开启了新的客源市场。不过,当地侨二代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追随父辈的脚步,他们离开山城到都灵上大学,新一代的华人更想开店或做别的,正如之前的意大利人那样,代际转移无可避免。当地经营石材的佬外都担心“十年后,这些华人不会再干这个了”,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毋容置疑的是,正是华人拯救了采石场,而且只有华人能做得这么好。
转自:欧洲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