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新闻网

在国外有人向你借这几样东西 要小心!

xuelian
点击关注意大利大全

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大都喜欢“抱团”,朋友、老乡间走得很近。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在一个不那么熟悉的环境里,拥有共同特质的群体往往更容易获得彼此的信任。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关系近了,的确可以“抱团取暖”,舒缓海外生活的压力,但一些仅限于熟人间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万一处理不好,伤了感情不说,严重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下面《华人报》就为大家介绍其中最常见的几种,赶紧看一看,你是不是恰好在为它苦恼?

 

1、借钱

 

买房子付头款、做生意要周转,或者赶上这样那样的意外;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也是如此。

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假如是在美国,当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向银行借钱。所以美国人手里有个七、八张信用卡一点也不稀奇。

而中国历来讲究人情味,华侨华人也把这种传统带到了国外。向银行借钱还得交利息,哪儿有找熟人方便;不仅没那么多繁琐的手续,有时候甚至连欠条都不用打,口头答应一句就行。

 

人性本善,既然亲戚朋友都厚着脸皮求上门了,怎么能袖手旁观?都是飘在海外的父老乡亲, 自己再穷也要帮一把!更何况,这个面子也丢不起,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说自己不够意思啊!

于是乎,在一句句“我打个欠条吧”、“不用不用”,“我仨月一定还”、“不急不急,有钱再说”的客气声中,少则几千,多钱数万的钞票就这样借了出去。

然后呢?到了约定还钱的日子,好不容易打通了对方的电话,却只听到这样的答复:

“实在不好意思啊兄弟,最近还是没起色,这钱暂时还不了你,再等仨月,之后我一定连本带息一起还你!”

之后的桥段大家应该能想到。屡次催款而不得,亲友间撕破脸,只能法庭见。这里暂且不提因为借钱时没有保留证据而带来的种种取证难题,假设最后你胜诉了,但对方就是没钱(也可能是有意转移了财产),于是法庭约定,每月还100美元。

什么?当时我借他2万,岂不得还上十几年?不行,我找讨债公司去。行啊,代理佣金30%……

 

《华人报》说几句:

 

并不是《华人报》心理阴暗,总把人心说得这么险恶。急人所难、互相扶持的确无可厚非,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万一遇上“损友”,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因此,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借钱,而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一是要搞清对方借钱的目的。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再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二是可以推荐对方选择更好的借贷渠道,最好找一些有操作经验的当地朋友,让“本地人”出面传授经验,绝对比你自己解释要有用得多。

三是避免伤害感情,直接资助。在亲友之间,如果一方真的需要帮助,而自己又有一定的能力,不妨直接向对方赠送一部分(比如对方要求金额的十分之一),说清这是无偿赠送,不需偿还。

“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帮忙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这样做,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

 

2、借车

 

华侨林先生曾对我们讲述过他的一段亲身经历。2014年,一位林先生的朋友到美国旅游,希望林先生把车借他用几天。由于是多年的朋友,本以为就是一句话的事,没想到林先生却以汽车故障为由拒绝了。当时,这位朋友很是气愤,认为林先生太不够朋友。随后,他找另一个朋友借到车,按原计划上路了。

结果,没过几天从警方传来消息,这位旅游的朋友因酒驾惹出交通意外,将两人撞成重伤。警方调查后认为,车主要承担连带责任,不仅被罚巨款,甚至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华人报》说几句:

 

林先生之所以没有答应朋友借车的请求,是因为他很清楚,在美国,借车就等于“借枪”,一旦驾车人发生意外,车主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美国当地人一般都不会轻易把汽车借给别人。

因此,对于华侨华人来说,碰到熟人借车这种情况,最好直接婉拒,并协助朋友办理租车手续。美国的租车业务非常发达,连锁店遍布大中城镇,非常方便,而且汽车都经过严格保养,车况良好,驾驶起来更加顺手。

如果不得不借,那么必须确认两件事:一是确认借车的人具有驾驶资格,二是确认自己车的车况良好。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签署租车协议,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借车双方的相关利益和责任,避免麻烦。

 

3、借银行账户

 

张女士最近有点郁闷。旅居加拿大的她,最近遭到了警方调查,怀疑她涉嫌洗钱。

“我连洗钱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就涉嫌洗钱了?”郁闷的张女士向警方求证,结果发现,原来是她在加拿大银行开设的一个账户近期有大笔现金流入,却未向有关部门申报,因而被警方“盯上了”。

令张女士诧异的是,最近她并没有进行账户操作,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反复回想,张女士突然记起,原来是前些日子,中国的一位朋友要给同样在加拿大生活的女儿汇款,但女儿的账户出现问题不能使用,而这笔钱恰恰是急用。所以这位朋友希望借张女士的银行账户一用,把钱先打过来然后再想办法。当时,张女士认为这不过是帮朋友转个款,举手之劳而已,就痛快答应了,并没有往心里去,谁知却惹出了这样一个麻烦。

 

《华人报》说几句:

 

无论国内国外,与个人身份有关的信息万不可随意告知他人;即使对方没有恶意,也可能会引发意料之外的麻烦。张女士的情况虽属阴错阳差,并无大碍,但此前不乏海外华人因为借用身份证件给他人使用,导致信息被盗,最后被不法分子用来开设非法账户的先例。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即使最后真相大白,也难以避免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损失。


点击关注意大利大全
PADOVA 意旅
PADOVA 王医师
广告
  • 近日热门新闻

    ------------- 赞助商广告 -------------
    中文新闻版块
    热门新闻
    欧洲侨报
    华人谈
    华人街
    新华时报
    欧联网